吴松教授团队在膀胱癌分子驱动机制与血管生成调控方面取得进展,于2月12日在线发表《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ADGRG6 enhancer mutations and FRS2 duplications as angiogenesis-related drivers in bladder cancer》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720, 影响因子12.35 )。
图1. 膀胱肿瘤中的新生血管
膀胱癌发病率位列男性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第7位,为泌尿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发病趋于年轻化。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突出表现为易复发与多发,转移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膀胱癌作为高度血管化的肿瘤(展示如图1),其复发转移与肿瘤血管新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血管生成与调控的遗传基础仍不明确。
本研究通过组学结合临床随访分析,解析了膀胱癌突变特征谱,鉴定到一系列因基因编码区与非编码调控区突变以及基因组结构变异而改变的高频突变基因,其中包括膀胱癌重要功能基因TP53与新的驱动因子ADGRG6与FRS2。病理与生存分析表明ADGRG6增强子突变与FRS2拷贝数扩增导致其编码蛋白高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且关联高密度微血管与不良预后。ADGRG6是一种新型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高表达于内皮细胞中,在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FRS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底物2)是一种衔接蛋白,能与细胞生长调控相关的多种受体结合,介导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过程,从而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此外,通路分析揭示大量高频突变基因在膀胱癌血管生成与调控相关通路中富集(图2)。该研究解析了膀胱癌的多维度突变特征谱,突出了非编码区突变与基因组结构变异在膀胱癌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膀胱癌高丰度血管生成与调控的遗传基础,提示ADGRG6和FRS2可作为膀胱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
图2. 高频突变基因在膀胱癌血管生成与调控相关通路中富集
苹果版bd
泌尿外科研究所为第一作者单位,精准研究院副研究员欧铜博士、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和朝阳医院邢念增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依托苹果版bd
泌尿外科研究所、罗湖医院集团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与深圳市基因检测临床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得到国家、省市相关基金计划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