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152025-07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刘翼振课题组硕士生钟嘉玲在Nature Index期刊Analytica...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张晗教授团队在国际光学权威期刊《Optica》上发表光学...
2025-07-12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智能感知系统在边缘计算、医疗成像、安全识别等场景中的快速拓展,对底层信息处理硬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计算系统基于冯·诺依曼架构,存在感知、存储、处理与显示功能分离、数据搬运频繁、能耗高等瓶颈。光神经网络(Optical Neural Networks, ONNs)因具备高速并行处理与低延迟等特性,被视为突破这一瓶颈的潜力技术。然而,当前主流的光计算体系大多仅聚焦于干涉、衍射或相位调控等机制,仍依赖....
-
高等研究院刘会增课题组发文:构建反演模型探明深空对地观测地球辐射能量
2025-07-092025年7月2日,刘会增课题组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发表题为“Monitoring the Global TOA Shortwave Radiation Flux with Deep Space-based Earth Observations”研究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高等研究院硕士生赵宇晨,通讯作者为研究员刘会增,苹果版bd 为第一完成单位,论文共同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苹果版bd 教授朱平,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邱红以及苹果版bd 本科生曹添业、硕士生陈思颖、马艳等...
-
医学部副教授刘雪发表镓抗菌协同靶点研究成果
2025-07-072025年7月1日,苹果版bd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及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刘雪副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RISPRi screen identifies FprB as a synergistic target for gallium therapy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基于CRISPRi-seq技术,系统揭示了铜绿假单胞菌对镓治疗敏感性的遗传基础,确定了FprB(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为镓治疗协同作用的关键靶点。医学部副研究员章宇为第一作者,刘雪....
-
医学部助理教授蒋宇超发表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变异新机制研究成果
2025-06-27近日,苹果版bd 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蒋宇超在国际期刊Nature Mental Health上发表了题为“Gray matter volume heterogeneity by stage,site of origin and pathophysiology in schizophrenia”的研究论文。蒋宇超为第一作者,复旦大学教授冯建峰为通讯作者,苹果版bd 为第一单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群体异质性。群体异质性是指被诊断为精神障碍的人群内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临床...
-
272025-01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超分辨成像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被美国光学...
近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超分辨成像课题组在光学类Top期刊《Optics Letters》上发表的题为《Addressable scanning multifocal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using acousto-optic deflectors》的研究论文,被美国光学学会评选为2025年1月份的Spotlight on Optics(即光学亮点文章),并进...
-
172025-01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红树林湿地课题组在Plant and Soil发表综述论文
2025年1月,苹果版bd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周海超副教授课题组在Plant and Soil(中科院TOP期刊)在线发表题为“Nitrogen-phosphorus conservation and trade-offs in mangroves”的研究综述,系统揭示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氮磷(N-P)养分的保护与权衡机制。
-
072025-01
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袁小聪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关于奇点光学...
近日,由苹果版bd 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袁小聪领导的苹果版bd 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在皮米光子学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成果。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OAM)的新型奇点光学尺,成功实现了皮米级位移高精度测量,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nfinitesimal optical singularity ruler for three-dim...
-
062025-01
医学部董海峰教授团队在Angew发表近红外光触发协同抗肿瘤治疗研究成果
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董海峰教授在寻求高度靶向和高效抗癌症治疗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成果报道在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标题为“Near-Infrared Light-Triggered Cascade Nanosystems for Spatiotemporally Controlled Gene-Silencing and Gas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该工作以...
-
022025-01
ACM MM 2024 | FLIP-80M: 用于人脸视觉-语言基础模型预训练的八千万人脸图文数据集
-
302024-12
Cell Host & Microbe | 刘宏涛团队发现蓝光受体CRY1平衡植物光合和免疫
光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信号。植物在光下将气孔打开,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进入,进而进行光合作用。然而,开放的气孔也可能是病原体的潜在入口。病原菌主要通过气孔进入植物细胞,病原菌入侵时植物首先启动包括气孔免疫的一系列PTI免疫反应。通过气孔免疫,植物关闭气孔,有效地减少病原菌的入侵。因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