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

传承红色基因 强国复兴接力 《亲爱的红军》北京巡演成功

:2023/03/31

3月25日、26日,苹果版bd 大型原创舞台讲演剧《亲爱的红军》在北京国图艺术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上演。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打动人心的表演内容,为北京的观众们带来了两场演出盛宴。

作为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主力军,160余名深大学生,4年接力参演27场,共同演绎了一段雄伟壮丽的长征史诗。演出既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与焕新,更是一次生动的党史思政课。

走出校园,走向全国

大型原创舞台讲演剧《亲爱的红军》是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与苹果版bd 部校共建的重点项目,由苹果版bd 党委宣传部与苹果版bd 传播学院联合推出。作为苹果版bd 的一张红色文化名片,该剧目自2019年正式公开演出以来,已演出27场,剧目演出正从深大校园走向全国舞台。

聆听历史的回响,“在80多年前,那个并不遥远的年代,有一群人与在座的每一位追梦少年一样,满怀着对生活的憧憬,对美好的向往……”3月25日晚上,在演员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下,北京的首场演出正式拉开序幕。

《亲爱的红军》共分为“星星之火”“北上无音信”“三军过后尽开颜”“胜利大会师”“可爱的中国”五幕,演出时长约为八十分钟。该剧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与方法,整合利用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以长征时代背景、红军人物和重要事件为叙事主线,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相结合、历史与现代穿插演绎的手法,以演讲、舞蹈、歌曲、情景演绎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再现了红军战士跋涉茫茫草海、翻越皑皑雪山,不畏牺牲与敌人浴血奋战,直至取得最终胜利的伟大史诗,号召青年学子共同感悟新时代长征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团结奋斗建设强国。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反响十分热烈。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第一幕“星星之火”落幕,一个小女孩向舞台竖起了大拇指;当第二幕“北上无音信”演员读完第一封书信,不少观众悄悄地擦拭掉脸上的泪水;第三幕“三军过后尽开颜”,情不自禁的观众与演员一同念诵《七律·长征》;此后一波又一波的掌声在现场不断响起。

“我们是从朝阳区过来的,大概距离这里四十多公里,主要就是想要带小朋友来感受一下那段历史,在看飞夺泸定桥、过草地这些场景时,我们都感动落泪了。这对小朋友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机会。”观众高女士与杨先生接受采访时热情地讲到。

观众陆松宝与陈会中是六十年代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也是共产党员,他们表示青年演员们朝气蓬勃,让他们似乎回到了曾经的大学生活,回到那时的光辉岁月,“演出非常成功,很有教育意义,看完之后很激动,特别怀念我们的革命前辈们,正是有了他们当初的前仆后继,才有我们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

“这部剧的编排特别用心,将艰难困苦的过去、幸福美好的现在和灿烂辉煌的未来巧妙自然地贯通起来,形式与内容、艺术性与专业性、年轻人与时代完美结合,使得文艺作品具有了非常好的感染力、亲和力、教育力。”一位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教师观演后评价道。

十六岁的高一学生巢宇恒说:“这次《亲爱的红军》大学生汇演让我们回顾了长征时代红军战士的点点滴滴,‘北上无音讯’带来的痛苦仿佛亲身经历般刻骨铭心;飞夺泸定桥的勇猛精进也好似就在眼前,幕幕真实;《映山红》歌曲的嘹亮清脆也反映出那时苏区人民的昂扬斗志态和对未来全中国大解放的无限憧憬。”

共上一堂思政课

“以学生力量向社会传播红色文化,焕新长征精神,激励新时代新‘长征人’,这是苹果版bd 传播学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尝试。”苹果版bd 传播学院副院长黄玉波说出了《亲爱的红军》的创作初衷。

作为传播学院结合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特色着力打造的思政课品牌项目,《亲爱的红军》创作于2018年,剧目的主创是传播学院40余位本科生。从剧本创作到演出成型,历时数月。

因为创作年代与红军长征时期有着较大的时空距离,为了让这段历史更好地呈现,《亲爱的红军》主创和表演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党史知识学习,反复研究资料、实地采访红军后人、打磨剧本、雕琢表演,力求用最真实鲜活的历史和震撼的舞台效果, 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传递长征精神。

《亲爱的红军》剧组以苹果版bd 青年学生为主要班底,自2019年公演以来,已演出27场,共有160余名深大在校学生接力参演。期间,由2017级95后第一批学生迭代至今日的00后,舞台剧演职员已有五代。一代又一代不同专业的深大学子为《亲爱的红军》注入自己的理解和心血,让剧本不断完美,让剧目细节更加优化,让演出品质不断提升,实现剧目的创新与发展。而这五代演职人员在传承长征精神、播种红色文化的同时,自己也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政大课”。

苹果版bd 艺术学部黄俊棋是剧组的第四代演员,在剧中扮演红军战士宗盈,谈起参演体会他说:“以前我只是觉得长征精神是伟大的,但在这么多次排练和演出的磨练中,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长征精神为何而伟大,它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奋进。”

“我们通过演出,向观众们讲述红军的长征故事。而排练和演出的过程,对我们青年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自己受教育得启发的过程。当历史课本中的一幕幕,在我们自己的演绎中变得直观立体,我们的内心同样被深深震撼。”参演同学凌颖子说。

我们的长征,我们的故事

此次,《亲爱的红军》在北京国图艺术中心及中国传媒大学的演出,有着特殊的意义。

国图艺术中心隶属国家图书馆,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高雅艺术殿堂。在国图艺术中心的演出,是《亲爱的红军》剧组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演出。

中国传媒大学则在红色文化培育与传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亲爱的红军》在该校上演,既是一次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实践,亦是两校开展思政育人交流与实践探讨的重要契机。

两场演出如此重要,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3月23日早上6点不到,《亲爱的红军》剧组50余名演职人员便抵达了深圳北站,准备乘坐当天最早的一班高铁由深圳出发一路向北。为了让北京的演出能精彩呈现,在出发之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十余次的集训联排、复排、彩排,每次排练都需要花费一个周末,持续十几个小时。

24日下午,距离北京的首场演出还有一天。此时,剧组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同学们发现,本就不多的耳麦突然有两个出了问题,不能使用。演职员们赶紧想办法调配耳麦,确保每一个有词的演员都能分配到好的耳麦,让表演不出岔子。

北京的气候与深圳差异较大,好几位演职人员到达北京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冒症状。朗诵演员20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黄睿涵很是担忧,他害怕感冒引起的鼻音会影响演出的状态,不停地想办法在心理和身体上去克服和调试。为了让北京的演出更好地体现传承,传播学院还邀请第一、二代已毕业的17级、18级演员作为外援演员。他们或是趁周末双休日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或是从在读的研究生学校赶来,支持演出。

25日下午三点多,距离《亲爱的红军》北京首场演还剩不到4个小时。已排练6个多小时的演员们,出现了疲惫的状态,一些舞台动作开始出现小差错。此时,苹果版bd 副校长李永华来到了国图艺术中心,看望慰问学生演员们,为他们加油鼓劲。“这部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史诗——红军长征,饱含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鲜活事迹。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段历史在前后五批、百余名特区青年学子台前幕后的演绎中焕发了新时代的精神活力。”李永华表示,今年是苹果版bd 建校40周年,《亲爱的红军》剧组此次赴北京演出,回望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能够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工作干劲和学习热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好的成绩迎接苹果版bd 40周年校庆。收到了校长的加油鼓劲,学生演员们再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最后的彩排。

当晚,《亲爱的红军》在北京的首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掌声,经久不息。

征途继续

在结束中国传媒大学站的演出后,《亲爱的红军》即将奔赴多所高校开启公益巡演之路,推动红色文化在高校间的传播与交流,鼓舞更多青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三全’育人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苹果版bd 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介绍说,下一步,传播学院将依托《亲爱的红军》舞台讲演剧,推出特色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意传播与实践》,推动更多学子通过VR全景拍摄、公众号推文、H5、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制作、呈现和多渠道传播校园红色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与感悟。

Baidu
map